第二天一早從開羅坐上遊覽車,前往西北方距離有208千米的亞歷山卓。

在高速公路的收費站,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「百事可樂」和這家不知名的廠商應該是有力贊助吧! 不然怎麼到處都是它們的標誌。



亞歷山卓,埃及的第二大城市,為埃及豔后的故鄉,也是瀕臨地中海的第四大港,享有「地中海珍珠」美譽。

亞歷山卓港是亞歷山卓大帝約西元前334年建立,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,很快就成為古希臘文化中最大的城市。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規模和財富僅次於羅馬。其建築較帶有地中海的歐式風格。
亞歷山卓博物館,原來應為貴族別墅,館內展示包含了法老、希臘羅馬、伊斯蘭時代的物品,館藏物雖不多,但卻可充分了解亞歷山卓的歷史沿革。


















離開博物館前往下一個景點的途中,剛好經過市中心街道及市場,也來隨拍一些街景和當地的生活形態。






當地的市場非常熱鬧,連車子裡都可以聽到外面的喧嘩聲。不知大家有沒發現,埃及的女生是不蒙面的。比較其他中東地區,埃及相對來說比較開明點,這邊的女生會包頭巾,但是不需要蒙面,而且女性地位也較沒那麼低,女性也可出來上班與男性競爭,像我們的在地導遊就是位女性。

不過話雖如此,台灣的男女地位還是較這裡平等多,伊斯蘭的世界中,難免仍有些傳統及宗教包袱存在。



在埃及的車子還真是不少,每每在市中心就可看到一堆車和震耳的喇叭聲,這邊的駕駛開車比台灣還猛很多,而喇叭聲也是此起彼落,一路按到底。






看到這張,有沒有很好奇為啥空中佈滿了線呀? 其實這是供亞歷山卓港內的有軌電車運行,其網路基本與海岸線平行,不過很可惜的是糖麻沒把黃色的有軌電車拍好,所以有沒法分享給大家了。





開了一陣子,終於到達著名景點,有「騎士之柱」稱譽的「龐貝之柱」。

它與龐貝毫無關係,是于西元293年由戴克里先樹立的,高30米,柱子由磨光的紅花崗岩組成,基部直徑約3米,頂部約2.5米,本來立於亞歷山卓的祭祀廟中,而今這裡已變成是一座阿拉伯墓地附近的小丘。



「龐貝之柱」的柱邊有兩座小小的人面獅身像,但外型跟我們所認知的人面獅身像有些不同,尤其頭上的裝飾怎麼會是十字哩?


不過由這張照片,石柱與觀光客的比例,可知這石柱有多高,而當初的亞歷山卓祭祀廟該是多壯觀呀!



接著來到距龐貝之柱約五分鐘的步程的孔索加法地下墓穴(Kom ElShuqafa Monuments)。這是目前挖掘出最大規模的羅馬時期墓群,它們的時間大約自西元二世紀開始。

一進入口沿著螺旋狀樓梯圍著一個天井,這是用來照明與通風,隨後即進入第一層的圓形宴會廳,再順著抵達第二層的主墓室,墓室壁上的浮雕記載著希臘與埃及眾神的形像,奇特的雕飾讓人驚訝,也讓這個墓室更添些許神袐。

由於現場燈光過暗,地下墓地又陰暗溼涼,同團自稱兒子具陰陽眼的馬麻,又告訴我們「剛剛他兒子在下面看到很不好又邪惡的東西,且它們還滿生氣我們的打擾」,聽完這些,基於尊重的態度,還是別拍了吧!

再下來的景點是「魁特貝碉堡」。

其實在亞歷山卓港曾有一座列入古世界七大人工奇景的巨大燈塔,但已經沉沒於地中海,而現址為建於十五世紀的魁特貝碉堡。1480年時,蘇丹王魁特貝(Qaitbay)為了守衛海岸線,下令在法洛斯燈塔原址上建立了一座軍事用堡壘,而這座落在海邊的米白色碉堡,特別美麗且是來亞歷山卓不可錯失的景點之一。






緊接著是在魁特貝碉堡不遠處的「摩西•阿布•阿巴斯清真寺」,是亞歷山大最大、最美的清真寺,始建於1775年。摩西•阿布•阿巴斯是一位伊斯蘭學者,生於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的西班牙,後來到亞歷山大,修建這座清真寺。清真寺在1943年曾經重建,融入了安達盧西亞伊斯蘭建築風格,加上了四個穹頂和一個高聳入雲的尖塔。糖麻居然漏掉它的照片,晚上回去找一找,明天再補上來。

再下來就是趕車回開羅,到吉薩去看金字塔的聲光秀。小DC拍出來的照片和影色都奇慘無比,只能留作到此一遊的紀念,糖麻就不po上來獻醜了。

大家若有機會來欣賞此秀,千萬記得要準備好單眼及品質好一點的DV,免得跟糖麻現在一樣,只能在家裡搥心肝。


待續~~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drey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